你的位置:首頁 > 電源管理 > 正文

逆自旋霍爾效應,微波能量可轉(zhuǎn)化為電能?

發(fā)布時間:2016-08-08 責任編輯:susan

【導讀】隨著來自手機訊號基地臺、行動裝置、Wi-Fi、藍牙與5G等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微波充斥全世界,很自然地,科學家開始探討將這些微波轉(zhuǎn)化成能量的方法。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方法,可在有機半導體中將微波能量轉(zhuǎn)化為電能。

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證明了一種新效應——稱為逆自旋霍爾效應(Hall effect)——利用微波作為磁自旋的來源,將磁自旋流轉(zhuǎn)換成電流。這聽起來像是繞遠路走了,因為手機天線已經(jīng)將微波轉(zhuǎn)化為電能了;然而,研究人員想證實的重點并不在于預覽某種應用,而是要證明逆自旋霍爾效應確實可被利用和控制,從而成為21世紀的工具。他們預測這種效應可在一般的電池、太陽能電池與行動裝置等應用派上用場。
  
“我們從該裝置收集的能量是透過微波輻射的方式輸送至該裝置的——在這個意義上,能量轉(zhuǎn)換與天線的原理一樣,即將電磁輻射轉(zhuǎn)換成電流,”猶他大學教授Christoph Boehme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不同的是,我們的裝置所具有的實體機制完全不同。它并不是透過感應完成轉(zhuǎn)換,而是藉由逆自旋霍爾效應。事實上,澄清這樣的事實——我們看到的不是寄生效應,如電感應(例如簡單的天線效應)或其它已知的現(xiàn)象——正是這一研究的目的。”
  
逆向霍爾效應最早是由蘇聯(lián)科學家在1984年證實,最近在半導體領(lǐng)域(2006年)和鐵磁性金屬領(lǐng)域(2013年)也有進一步的研究。其概念相對簡單:正如在原子圍繞傳導電流時引發(fā)磁自旋且自旋方向取決于電流方向一樣,若能引發(fā)圍繞導線周圍的原子發(fā)生磁自旋,導線內(nèi)也應該會有電流。
  
然而,概念雖簡單,可展示該概念的設備卻很復雜——為此,微波粉墨登場。逆自旋霍爾效應的早期實驗使用的是恒定微波——與微波爐內(nèi)的一樣。遺憾的是,微波將裝置的其余部份烤焦了,使得實驗很快夭折,沒什么成績。他們的失敗也為收集環(huán)境中的雜散微波留下陰影,雖然Boehme與其合作伙伴VALY Vardeny教授,都認為該想法有可取之處。
  
“這是個很好的想法,它是否會成為逆自旋霍爾效應的應用還有待證明,”Boehme在回答我利用雜散微波發(fā)電的建議時表示。
  
然而,他可能只是出于禮貌,因為他在實驗中使用脈沖微波消除過熱的問題。另外,他建議的應用聽起來比我想的更可行。

 
 
建構(gòu)在一小片玻璃(頂部)上的元件能以逆自旋霍爾效應將磁自旋流轉(zhuǎn)換為電流。關(guān)鍵是一個夾層元件(底部),其中外部磁場和微波脈沖在鐵磁體上產(chǎn)生自旋波,然后在嵌入于有機半導體(聚合物)的銅電極上轉(zhuǎn)換為電流。 (來源:猶他大學,Kipp van Schooten和Dali Sun)
  
“我們從其它自旋電子學應用(如硬碟讀取磁頭)了解到,自旋電子學可填補磁場到電流轉(zhuǎn)換技術(shù)中簡單感應不再有效的這塊空白——也即感應此時變得很不敏感、效率降低(以硬碟來說,就是讀取頭太小),”Boehme表示,“可以想像,能以非常低的成本,在軟性基板(基本上是種箔片)上產(chǎn)生奈米尺寸的薄膜有機半導體層,并用其做出逆自旋霍爾效應元件,所以現(xiàn)在,還無法預測應用范圍。如果效率允許(我們現(xiàn)在還不知道!),那么也可以想像,應可用其收集周圍環(huán)境的微波輻射,將收集到的能量用于其它應用。”
 
一言以蔽之,逆自旋霍爾效應是可行的(如本文相關(guān)圖表和論文);它是自旋電子學的新應用,在某些方面豐富了業(yè)已不斷成長可用于收集磁自旋的自旋電子效應和裝置工具箱。接下來,需要精確測量其效率并嘗試進行一些適當?shù)膽?,以便檢測逆自旋霍爾效應對于未來的有機半導體多么有幫助。
  
“我們研究的目標在于展示如何以一種‘直接的方式’檢測逆自旋霍爾效應,在缺少或很少簡單微波感應效應和其它訊號存在的條件下,顯示出強大且可直接觀察到的逆自旋霍爾效應,”Boehme告訴記者。“透過搭建裝置和進行實驗,我們已將逆自旋霍爾效應的強度較之以前提高了100倍;同時也抑制了寄生效應。所以,現(xiàn)在我們的裝置可以很輕易地觀察到這種效應。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還有其它研究團體)將使用此進展對該效應進行真正詳細的研究。當然,這些研究的一部份將著眼于該效應到底能多有效地用于潛在技術(shù)應用上。”
 
 
 
研究人員在猶他大學的物理實驗室,透過為幾種有機半導體施加脈沖微波,展示逆自旋霍爾效應,這一效應可望用于未來的電池、太陽能電池和行動電子裝置(來源:猶他大學,Christoph Boehme)
  
因此,答案仍然懸而未決,而研究人員們只是提出了基本的配方。它將有賴于研究人員在未來的實驗中評估逆自旋霍爾效應在未來應用中的有效性。就個人而言,我希望這最終能解決來自通訊基地臺的“微波超載”,使人們不再受到微波的長期‘烘烤’,但如果必須選擇的話,我會在較小規(guī)模的晶片應用下睹注,如用于未來超低功耗有機半導體的新自旋電子元件。
  
研究人員證明了逆自旋霍爾效應可作用于三種有機半導體材料中:PEDOT、PSS以及3種富含鉑的有機聚合物,其中兩種是π共軛聚合物,另一種是球形碳-60分子(巴克球),后者被證明最有效。

要采購工具么,點這里了解一下價格!
特別推薦
技術(shù)文章更多>>
技術(shù)白皮書下載更多>>
熱門搜索
?

關(guān)閉

?

關(guān)閉